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不仅方便随时查看最新更新,还能参与到更丰富的讨论中,享受不一样的互动体验。感谢您的支持!
中国在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保持了相对温和的立场,采取了一系列谨慎的外交举措。首先,中国强烈谴责了以色列对伊朗主权和安全的侵犯。其次,中国呼吁双方,特别是以色列,尽快停火。最后,中国间接提醒某个大国不要火上加油,而应在此时发挥降温作用。中国的立场基于当前的局势分析,但如果战争进一步升级,甚至伊朗面临被吞并的风险,中国的态度极有几率发生重大变化。
2025年6月,中东局势再度陷入动荡,爆炸性消息不断传出,伊以两国的矛盾迅速升级,局势慢慢的变难以控制。两国领导人纷纷表现出强硬态度,互相发出警告,紧张气氛弥漫,仿佛一触即发。
此次,以色列毫不手软,直接派遣战机对伊朗的和导弹生产基地进行空袭,目标明确,就是要摧毁伊朗的战略核心能力,彻底消除其反击的可能性。尤其是针对伊朗的几位关键核科学家进行了精准打击,毫不留情,目的是通过人员和设备的双重打击,全面削弱伊朗的军事潜力。
据媒体报道,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在18日凌晨发表了激烈讲话,誓言要坚决反击,绝不妥协。胡塞武装立即表态声援伊朗,并表示愿意与以色列正面交锋到底。而在此之前,伊拉克总理也明确说,只要伊朗需要帮助,伊拉克绝不会袖手旁观。
在以色列方面,态度愈加强硬,扬言必须摧毁伊朗的所有,直到任务完成才会收兵。以色列驻美大使莱特更透露,预计将展开更大规模的行动。与此同时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重视事态发展,公开呼吁伊朗主动投降,并表示短期内不会对哈梅内伊采取行动,然而他也警告,美国的耐心已经所剩无几。
从各方的表态来看,冲突升级的可能性急剧上升,且影响区域可能超出中东地区。尽管双方都表现出强硬姿态,但它们的战略目标和诉求并非完全一致。
在中国方面,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13日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,严厉批评了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,破坏地区稳定的军事行为。他指出,目前局势骤然恶化,且对任何一方的利益都没有好处。中方敦促以色列立马停止所有军事冒险行为,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,并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,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
冲突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。就在以色列的战机刚刚把伊朗纳坦兹的离心机摧毁成废墟,伊朗便毫不犹豫地用超过200枚导弹猛烈回击特拉维夫。
这种“你打我一拳,我打你一刀”的直接对抗模式,将整个地区推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。此时此刻,任何和平谈判的希望似乎都在这场迅猛的暴力升级中渐行渐远。
据报道,这次以色列的空袭动用了超过200架次战机,投弹数量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且所有的伊朗核相关设施都被列为重点打击目标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威慑,而是准备进行彻底的军事摊牌。而伊朗的回应同样强硬,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,这条战略性水道控制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石油运输命脉。如果海峡被切断,全球经济将会面临极大的冲击。
如果霍尔木兹海峡真的被封锁,国际油价或许会飙升至每桶150美元,金价也可能突破历史高点。更为危险的是,如果以色列继续对伊朗的实施毁灭性打击,伊朗的反制手段很可能不仅限于常规武器。若以色列感到其生存受到威胁,谁又能保证它不会动用“杰里科-3”这类核武器呢?那将对全球构成灾难性的后果,哪怕只是一个核电站发生泄漏,也足以将整个波斯湾变成一个死区。
面对这场风暴,中国的反应显得很克制。在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的同时,中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,甚至通过言辞间接提醒某些大国不要加剧局势,避免推波助澜。
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的现实主义和谨慎。毕竟,当前战火并未波及到中国本土,因此保持中立无疑是最为稳妥的选择。
然而,这种“温和”姿态并非没有前提。一旦战争逐步扩大,伊朗政权面临崩溃甚至灭国的风险,中国的立场势必会发生根本性变化。原因不难理解:如果伊朗被亲美势力接管,意味着中东再无强有力的反美力量,美国将能毫无顾虑地集中所有资源,转向亚太地区,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。
这种战略失衡的局面,是中国没有办法接受的。因此,中国必须未雨绸缪,甚至在局势尚不明朗之前就开始采取实际行动。
最初,随着以色列的猛烈打击,外界一致认为伊朗会像往常一样选择隐忍。然而,这一次,伊朗显然已经无路可退。最高领袖的那句“绝不屈服”,不仅是口号,更像是向世界宣告的最后决心。
尽管伊朗的军力不如美以联军强大,但伊朗的实力仍不可小觑。只要战术得当,打持久战并非不可能。而如果伊朗展现出顽强的抵抗,全球那些希望维持战略平衡的力量,包括中国,都将不得已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帮助伊朗撑住?
战争最终拼的是消耗,伊朗所急需的正是导弹、无人机和防空系统。尽管国内工厂加班加点生产,仍难以应对战场上的巨大损耗,且这些生产线本身正是敌方重点打击的目标。因此,外部援助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而此时,全球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东方。
截至目前,这场冲突已发展到如今的局面,其实早已没有真正的赢家。战争催生了军火市场的繁荣,土耳其的无人机订单接踵而至,以色列的“铁穹”防御系统供不应求,而伊朗则大量改装民用无人机进行低成本的非对称作战。
每一笔交易背后,都是下一场冲突的种子。当导弹划破夜空,当警报声成为城市的背景音,是否还有人记得最初的战争原因?这片古老的土地早已证明,所谓的胜利,往往不过是下一场战争的序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